不锈钢腔体焊缝按 “结构形式” 可分为对接焊缝、角接焊缝、接管焊缝,需针对性制定检测方案:
1. 简体对接焊缝(核心承载焊缝)
检测组合:UT( 内部检测)+ PT( 表面检测),RT(20% 关键部位抽检,如每 10 道焊缝抽检 2 道)。
合格要求:
UT:无内部裂纹、未焊透,内部夹渣单个面积≤100mm²;
PT:无表面裂纹、未熔合,咬边深度≤0.5mm;
RT:底片无裂纹、未焊透,气孔 / 夹渣尺寸符合 Ⅱ 级标准。
2. 腔体与法兰角接焊缝(密封关键焊缝)
检测组合:PT( 表面检测)+ UT(50% 内部检测,重点检测法兰与简体熔合线)。
检测重点:
角焊缝易产生 “根部未熔合”(法兰颈部与简体连接部位),UT 需用 “小角度(K=1.5)” 扫查熔合线区域;
表面需通过 PT 排查 “焊趾裂纹”(法兰圆角与焊缝过渡处,应力集中易产生裂纹)。
,耳轴磁粉检测中心。

外观检测是钢水包检测的基础环节,需通过 “目视 + 辅助工具” 实现全表面覆盖,重点排查因高温热应力、机械碰撞导致的显性缺陷。检测范围包括钢水包外部壳体、内部耐火内衬、管口及连接部位,检测时需结合强光照射(如工业探照灯)和内窥镜(针对内部盲区)。外部检测需重点观察外壳是否存在局部鼓包(因内部钢水压力或热膨胀导致壳体塑性变形)、直线度偏差(用激光测距仪测量壳体母线直线度,允许偏差≤5mm/m),以及表面是否有裂纹(尤其是焊缝热影响区、壳体转角处,需用 10 倍放大镜观察,裂纹长度>5mm 需标记);同时检查外壳表面腐蚀情况,重点关注雨水冲刷、工业粉尘堆积区域,若出现锈蚀深度>1mm 的点状腐蚀或连续锈蚀带,需进一步做壁厚检测。内部检测需通过内窥镜或人孔进入(冷却至常温后),观察耐火内衬是否有大面积剥落(单块剥落面积>0.1㎡需修复)、内衬表面是否有贯穿性裂纹(裂纹宽度>3mm 或长度>500mm 需紧急处理),以及底部、水口周边是否有钢水渗透形成的 “结瘤”(结瘤厚度>50mm 会影响钢水流动性,需清理)。此外,还需检查管口、法兰等连接部位的密封面是否有损伤(如划痕、变形),确保后续密封件安装后无泄漏风险。
,南京耳轴磁粉检测。

检测流程与质量控制
检测前准备:
确认焊缝规格(壁厚、坡口形式)、焊接工艺(如是否采用氩弧焊打底),避免因工艺信息缺失导致检测参数设置错误;
清理焊缝表面:用不锈钢丝刷清除焊渣,用酒精擦拭油污,打磨去除氧化皮(尤其热影响区),确保表面无影响检测的杂质。
检测实施:
先进行 PT 检测(表面缺陷优先排查,避免后续 UT 受表面缺陷干扰),再进行 UT 或 RT 检测(内部缺陷);
对检测发现的缺陷,需标记位置(距焊缝起点距离、深度),并拍摄缺陷影像(如 PT 缺陷照片、UT 波形图、RT 底片),留存记录。
返修与复检:
缺陷返修需采用 “奥氏体不锈钢专用焊接工艺”(如小电流、短弧焊接,避免热输入过大导致新裂纹);
返修后需对返修区域 复检(PT+UT/RT),确保缺陷完全清除,且无新缺陷产生。
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份不锈钢腔体焊缝探伤检测作业指导书,包含不同焊缝类型的检测方法、参数
